大家好!我是浩源妈妈国庆节看着大家一家人出去游玩儿,心里那种羡慕就别提了。回家路上不禁和队友发牢骚:“都说经济环境不好没钱,人家怎么都这么有钱呀,一放假就出去玩儿,咱可倒好,既没钱也没时间……”队友一副“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”的样子说:“倒贴我钱我也不出去玩儿,到哪哪堵,花钱买罪受。”给自己找的理由虽说很现实,可晚上躺在床上的我还是睡不着:步入中年的自己,每天起早贪黑的上班儿,按说也没比别人少挣多少,咋就没啥存款呢?思来想去,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:一:穷大方1:对父母大方可能大家觉得对父母大方还有错吗?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,大方些难道不应该吗?确实“百善孝为先”,尤其是自己有一定的能力的时候,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买给父母。但忘了两个前提条件:①在自己能力范围内②适合父母的“打肿脸充胖子”或者买一些自认为好而父母却几乎用不到的物品其实就是一种“愚孝”。银行卡里的存款悄悄流失不说,关键是一旦父母真的需要用钱的时候(生病住院或者养老),自己却一分钱也拿不出来。2:对朋友大方让我想起有一年的春晚小品——《实诚人》。因为朋友,新春音乐会只能让妻子一人独去。为了面子,500块一张的新春音乐会门票拱手让给了朋友,最后还得搭上路费。当“老好人”遇上“实诚人”,那真就叫“自作自受”。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?和朋友吃饭,总是抢着结账;朋友有事儿借钱,哪怕自己揭不开锅了,也要想办法帮忙;有啥事儿总是想着朋友,能帮就帮对朋友好并没有错,但也要有个“度”。很多时候,你的所谓的“大方”,时间一长在朋友那里就有可能变成理所应当。更要命的是,自己银行卡的存款会直线下降。二:对自己太“抠”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这样:舍得给家人、给亲戚、朋友买东西,而且都是买贵的、好的。可以给自己买东西总是扣扣索索。衣服买最便宜的;水果、蔬菜等等都是要打折的;饭菜剩了舍不得扔。最后却发现,银行卡里的余额越来越少。不应该呀?钱都花在哪里了?没错,就是花在了这一堆堆看起来便宜的衣服上。花在了医院,因为便宜,因为怕浪费而吃坏身体,导致胃疼等各种身体上的不适。三:没有规划1:工资到手从来不存结婚之前对于存钱没啥概念,有多少花多少。结婚之后是想存存不下,因为除去生活的各种开销,几乎也没剩几个钱了。这种想法千万不要有,即使每个月存100、1000也要存。一旦养成了一种存钱的思维和习惯,你会发现银行卡的余额虽然不多,但至少是上涨的。万一生活中遇到一些紧急情况,最起码可以应应急。2:随大流消费别人点外卖自己也点,别人买车、买房自己“勒紧裤腰带”也跟。花钱从来是看自己的财务状况,主打就是一个“随大流消费”。回头再看,卡里的余额已经尴尬到了极点。所以,不要相信什么“能花才能挣”、“对自己好点儿,该买就买,该花就花”这样的话,除非你趁一个亿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